万全之「册」|视觉传播学院招生宣传手册

来源:招生办 2024-01-20
 

 

 

 

 

学院介绍

Introduction of 

School

 

 

 

视觉·传播·学院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Design

 

 

视觉传播学院缘起于1928年国立艺术院建院之初的图案科,近百年间,历经实用艺术部、实用美术系、工艺美术系装潢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系等阶段,2023年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迁入良渚校区建立视觉传播学院,目前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博点,覆盖视觉传达设计与艺术设计学两个国一流本科专业,初步建成贯通本硕博的多层次教学研体系和国际领先的学术梯队。

 

视觉传播学院以视觉与文化研究所和社会与策略研究所作为传播设计的“一体两面”,内涵“东方视觉、品牌形象、全媒传播、内容谱系、社会叙事、城乡策略”等相互耦合的课程团块,以“东方视觉”和“内容谱系”作为形式与内容本体间的“表里如一”,以“品牌形象”和“社会叙事”作为形象与社会主体间的“名实相符”,以“全媒传播”和“城乡策略”作为媒介与空间平台间的“虚实交互”,进而展开为以“真实溯源”为诉求的“内容生产”、以“社会建构”为诉求的“设计叙事”、和以“知识融通”为诉求的“人文经纬”,共同构建设计人文与交叉学科的战略方向。

 

 

 

视觉传播学院院长:姜珺

视觉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俞佳迪

视觉传播学院副院长:刘益红

视觉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蒋惠君

 

 

视觉传播学院下设:

视觉与文化研究所

社会与策略研究所

 

 师资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 32 人

其中教授 4 人

副教授 17 人

 

在读学生人数:632 人

其中硕士人数 166 人 

博士人数 18 人

 

 两个本科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设计学

 

 

 

 

专业介绍

Introduction of 

Major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于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院校的办学目标,以视觉人文为本,取东方设计学之粹,融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为基,通过信息传达的组织、叙事结构的建立、符号语言的创作、创新媒介的表达,将“图文演媒”等视觉叙事与“人事物场”的社会平台契合为兼具整全性和精细度的视觉传播体系,强化学生在东方文化的原理溯源和开放转化,以及将视觉作为主导媒介在融通“内容生产 - 叙事传播”各环节能动作用等方面的自觉意识,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文化立场、融通策略思维和品牌实践能力、商业管理和社会文化议题的综合性、跨领域设计人才。完成本科学习的毕业生适合于视觉设计的当代传播、数字影音的媒介创作、国家形象与地方品牌的视觉策略、人居 / 教育 / 医疗 / 康体等社会服务系统设计、文旅 / 文创 / 文博 / 文化产业的创意执行等方面的工作。

 

 

 

艺术设计学

Design Studies

 

艺术设计学专业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科“重建设计人文、重新发明日常”的战略方向为指引,致力于积极培养专业上“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 兼通,人格上 “人品、艺品、文品、技品”并举的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艺术设计学专业下设“设计人文”与“手工艺学”两个方向,对应视觉传播学院是其中的“设计人文”方向:旨在通过整全而精细化的人文研究与设计实践,将设计智性与艺术感性融汇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日常”之中,以设计人文与史论方法研究、内容谱系与社会叙事研究、城乡策略与非遗活化研究为知识模块,强化学生在人文视野与系统思维、理论思辨与实践策略、独立思考和社会协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完成本科学习的毕业生适合于文创文博、策划策展、教育科研、出版传媒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从事与设计艺术相关的教学、研发、编辑、策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研究所介绍

Introduc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e

 

 

 

视觉与文化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of 

Vision & Culture

 

视觉与文化研究所是以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主体的研究所,本所立足近百年的学术积累,旨在将设计人文的创意思维为核心本体,用人类社会的文化思想为频道信号,以文化意识回应社会,以视觉传播同频世界,将“视觉传播”作为“本体教学”的核心根脉,为学生提供更契合当下以及未来社会需求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本研究所下设“东方视觉、品牌形象、全媒传播”三个课程与课题团块,分别以“东方字符与及物视觉、国家形象与区域品牌、媒介谱系与传播效能”作为基础知识模块,研究成果涵盖东方视觉符号的当代传播研究、国家区域形象的视觉建构设计、全谱媒介的服务系统设计等方面内容,培养具有领导力和独立文化立场的卓越创意设计人和视觉传播者。

 

 

 

社会与策略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ciety & Strategy

 

社会与策略研究所是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设计人文方向为主体的研究所,旨在以“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五大维度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策略对“图、文、物、场、影、音、事、业”等设计学科与叙事门类进行横向贯通,以人文知识背负青天,以社会策略锥指大地,将“设计人文”作为“跨界教学”的知识经纬。

 

本所下设“内容谱系、社会叙事、城乡策略”三个课程与课题团块,分别以“知识谱系与先进视觉、混合现实与多元叙事、文创策略与城乡网络”作为基本知识模块,以基于宏观把控、结合环境变量的内容生产与社会叙事为核心对应设计相关学科,从而作为人文类的横向所与设计类的纵向所之间形成“设计 - 人文”合纵连横的间性架构,在基本面上覆盖创新设计教育所需的“哲科技艺”知识结构之全局。

 

 

 

 

 

视觉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Academic Committee of SCD

 

 
 

毕学锋

BI Xuefeng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带头人

 

 

积极组织和参与学科评估和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工作。主持的本科课程《海报设计》获“2020 年浙江省本科高校省级一流课程”,《东方视觉与现代传播》课程获“2021 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思政示范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传统与创新设计研究》获“2020 年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课程”以及获得 2022 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参与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并担任子课题“文化创意产业的设计智造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 ; 先后出版《为明天的健康而设计》、《平面设计简史》、《图形设计研究》等专著和教材 ; 先后撰写《构建亚运会的视觉形象及景观体系——以 2022 年杭州亚运会为例》、《危机之下的毕业设计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研究与实践》等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积极服务社会,推动国家形象建设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受中国奥组委、亚组委委托主持修改北京冬奥会形象和负责杭州亚运会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工作,组建各专业团队整体服务亚运会各项设计任务,完成了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在服务地方建设方面先后建立了与景德镇陶文旅集团文创产业研究合作平台,完成各类合作项目 20 余项,参与完成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湖滨步行街导视系统设计、宁波象山、金华浦江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等。组织研究生进行亚运美学研究,参与亚运会二级标志设计、亚残运吉祥物设计、口号字体设计等社会实践项目,并得到亚组委采纳。提倡实践带动专业学习,从实践中巩固专业基础,探索新传播领域的设计可行性,并带领研究生参与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

 

 

 

姜珺

JIANG Jun

艺术设计学专业设计人文方向带头人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曾任《城市中国》杂志创刊主编(2005-2010),“街道是我们……大家的!”国际巡展中国区总策展人(2008),纽约- 洛杉矶- 芝加哥“自发中国”巡展策展人(2009-2010),莫斯科Strelka 建筑设计与媒体学院课题导师(2010-2011),牛津大学ESRC 中心访问学者(2011-2012),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2014),“蛇口议事:2025”策展人(2015),“原乡:乌镇国际建筑论坛”(2018),《天问2020:世界观的对话》和《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总策划等。

 

 

 

陈正达

CHEN Zhengda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书画专委会主任;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设计学科建设委员会秘书长;主持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参与获评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主持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一项、省级一流课程两项。在核心期刊与权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视觉治愈》《为明天的健康而设计》《设计再出发——设计学科国际发展通报》等著作。设计作品被英国V&A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德国汉堡工艺美术博物馆、波兰华沙海报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芬兰拉赫蒂海报博物馆等十余家学术机构收藏。

 

 

俞佳迪 

YU Jiadi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首届中国美术学院青年学者培养对象。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字形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应用型智库人员。专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边际研究,研究范围包括:文字符号设计、公共信息、叙事环境、工业遗产与博物馆策展与展示设计等。设计作品获包括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九、十二届届浙江省美展铜、银奖、亚洲平面设计大赏全场大奖、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金奖。中国室内设计大奖铜奖等奖项,入选中国设计大展、GDC设计奖、玻利维亚国际海报双年展、Hiiibrand Awards等重要赛事。主持《造型基础》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刘益红

 LIU Yihong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ICAST)博士、法国国家工业设计学院(ENSCI, Les Ateliers)硕士。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策展、网络社会研究、视觉文化研究。近期策展项目包含:“不在服务区”(2018)、“Inter-World-View”(2019)、“ 首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2019)、“天问:世界观的对话”(2020)、“Playshop / 玩吧国际设计联合课程”(2019—2021)、“浙江省首届青年科学家节”(2022)、“杭州国际纤维三年展”(2022)、“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2023)等。

 


 

 

教师团队

The Professors

 

 

 

核心课程

Core Courses

 

 

多维设计与策划

国家一流课程

 

《多维设计与策划》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于 2010 年在全国率先开设。课程教学注重知识能力与设计素养的有机融合,以多维度的视角,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论,加强对设计思维、用户分析、设计行为、设计策略与策划、服务及系统设计等新知识领域的研究。课程主题围绕社会性问题展开,通过细致周密的问题环境调查与系统分析,以多维度、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归纳分析出形成问题的原因,找到借助视觉设计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制定有效的、具有操作性的设计策略与策划文本。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跨学科思维与策划工具,掌握创新视觉传达设计语言的表达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东方视觉与现代传播

省级一流课程

 

课程于 2017 年开设,是我院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至今授课学生共计五届,每年授课人数约 100 余人。课程紧紧围绕着“东方设计学”的学科发展特色,在保留本土精神与传统课程结构的同时,努力创造一个新的范式,同时丰富东方设计学的内涵建设。在学术脉络上,课程注重深入理解后再造传统,加强设计思维和系统方法论,更深层次地发掘东方美学的内在价值和情感表达,以当代的设计手法进行视觉传播。近几年来,学生作品参加国内外各项比赛屡次得奖,课程改革的成效及成果颇丰,得到了校内外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关注与好评。课程于 2018 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并于 2020 年底顺利结题被评为优秀项目。

 

 

海报设计

省级一流课程

 

课程以东方视觉文化、国家形象、社会民生、产业发展为课程导向,全媒体语境为端口,接轨时代发展趋势进行多向探索与实践,构筑创新机制。将教学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将海报设计应用服务于社会大众,融入国家形象与城市重大活动、文化传播、知名企业品牌塑造等重要设计需求,充分体现产教融合。同时,注重与海内外教育及设计伙伴圈开展高质量的交流与合作。海报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在掌握了一定基础之后,培养学生对字体、图形、摄影、编排和创意的综合创造力和表现力,随着科技发展和传播媒介的改变,加强多媒介运用和传播的创新能力养。通过海报设计引发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关注,了解海报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升设计介入社会的主动意识和新时期推动发展的责任担当。

 

图形叙事

省级一流课程

 

《图形叙事》课程 2022 年评为浙江省一流线上课程、浙江省思政课程、浙江省“十四五”教改项目、浙江省“十四五”新文科重点教材。课程要求掌握图形设计的基本语汇和技巧,通过由表及里的关系递进、完成事件或主题的图形信息传达,从而打破文字的壁垒,探索叙事性表达在当下视觉传播领域内运用的多线程可能。本次课程探索 AI 生成技术尝试多种新媒介组合。使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Artbreeder 等进行图形训练——材料渲染、字体生成、主题性图形生成,加强人工智能 AI 图形协同创作。教学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为主,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对图形语言的规律和方法进行认知与实践,最终掌握观念手段相结合、内容形式相融合的设计方法,籍由创意思维具备回应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卓越设计的能力。

 

 

社会实践(红色东方)

省级一流课程

 

《追本溯源》各专业基于对社会考察内容的系统分析,直面民生关切,追本溯源,探究社会文化基因,灵活运用各专业知识与技能,链接地方现实和诉求进行设计创作,回应社会需求,展开富有社会担当和人文关怀的设计社会实践。

 

 

字体设计

 

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知识点基本着墨于文字设计与排印逻辑两个层面,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字设计中“音、形、义”为出发点的创意设计能力。本课程将探索字体设计与排印逻辑中的历史、文化、逻辑、形态、风格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字体设计与排印逻辑的创作技能,使学生认识到字体设计是连络着个体与公众,表达与接收,传播与教化等系列社会神经元,构成了公众视觉语汇的独立审美观,如空气般存在,浸润人心而潜移默化。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 :书写感知与字体简史、字库生成与类型比较、文字信息与内容表达。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以汉字为主体的中文字体设计,汉字是探讨东方设计学中关于视觉造图的核心思想时的主体模型之一,汉字的字与体,分别构成了中国人世界观的基本轮廓和路线。形与意,也表达了汉民族对宇宙万象的区隔与认知。前者偏意,后者重法,四方构建,万象环生。中文设计板块是本院的教学特色,也是学生体验中华文明基因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既往的诸多字体设计作品及教学成果,亦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殊荣。

 

 

 

网格版式

 

网格版式 ( 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 ) 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课程通过讲授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演进以及东方传统版式设计自成一脉的独特现象,来呈现脱胎于不同文化源头的版式设计理念的差异与多元形式。在此基础上,从历史传承与演化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网格系统的诞生与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对版式设计与网格系统的历史脉络、基本原理与理论建立起纵横交织、全面系统的认知。通过“版式要素的微感知训练”“版式语言的自我探索”与“网格系统的多元演绎”三个课程实训,培养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与图像信息的认知、交流、美学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版面形式语言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语境中多语种文字并置的设计需求,思考和重建中文版式设计策略。

 

 

 

品牌形象

 

课程致力构建视觉策略的分析思维,从多维度的视角审视社会问题,探索理解和应用品牌形象的多维设计与策划原则,强调品牌语义与视觉形象的协同方法,以及设计思维的逻辑性、策略分析的批判性、文化创新的实验性、整合传播的系统性。研究所主导课程为 :“品牌全案”承接“图形叙事”“网格版式”“字体设计”“视觉推广”“动态设计”等课程,下启“区域形象”“全域规划”等课程,从文化叙事与场景叙事等角度,探寻如何运用设计美学与品牌策略的系统方法,塑造品牌形象以及增加品牌功能外的感性价值,以亲历现场,直面问题的方式去理解现实问题中研究对象的真实需求,投射范围包含政府和国家形象建设、产业创新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新经济下所产生的设计需求,塑造专业设计、策划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应对当下复杂多变的挑战。

 

 

内容与图解

省级一流课程

 

本课程荣获 2022 年中国美术学院金课奖,浙江省一流课程,课程以内容的知识结构为纲,以图解叙事和信息图解为目,纲举目张 ;以图像作为切入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的分析视角和叙事手段,以图解作为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方法 ;以系统化和系列化的案例为线索,跨时空比较为基本方法,深入社会结构,浅出日常世界 ;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田野调查、资料建档和文献分析能力,以及手绘、制图、平面设计等叙事基础。建立基于“内容生产编辑” 与“图解推演归纳”的系统思维、逻辑推演和谱系架构能力 ;藉由“分析性图解”对具体内容的“由简入繁”,以及藉由“原理性图解”对海量信息框架化、知识化的“由博返约”。旨在知识结构化的基础上,培养基于图像语言的、与内容具有强相关性的数据图形化、信息可视化等多元叙事能力;同时,在“同一内容、多元叙事”的基础上,建立动态图解的“拓扑意识”,即兼顾图解的普遍性和针对性,既能“变化万千”以反映同一原理下的差异化面貌,又能“万变不离其宗”,以少总多、以简御繁。

 

原型与变型

 

课程以“材料与构造”,“内容与图解”等课程为基础,以“取象比类、连类比物”的类型学方法,对内分析对象自身具备的若干本体要素之间的组构与关系,对外分析不同语境赋予同一类型设计对象的认知和使用差异性,将设计对象本体的横向造化和外界知用的纵向进化相关联,编织为体系化的“原型与变型”之经纬,从而在沟通设计本体论和设计社会学之两极的同时,形成全局性和体系化的设计方法。

 

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的本质,是通过交互与观法构建的观众与内容之间的主客关系,课程据此展开为一系列与展示的内容 - 叙事、载体 - 环境、观者 - 作者等关系相关的设计策略,包括与“道具 - 空间”原型相关的历史背景及其策略性应用,观者在“内容 - 道具 - 空间”的情境层次中发生的主体性变化,“内容 - 道具”、“道具 - 空间”的承载与叙事方式等。课程知识重点包括空间规划、展具构造、视觉与影音策略,同时结合《策展与展示》和《业态与场域》等大课兼顾内容策划、媒介交互和业态配置等方面。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以“物场”为核心的“图文演媒事业”的交叉设计叙事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针对差异化场域和主题的展示策略, 以及相关内容的策划与执行能力。

 

空间叙事

 

“空间叙事”作为一种结合内容生产和空间营造的方式,通过不同类型空间的隐蔽关系来叙述时间流变中的事件类型、人生经验、人事关系和感官体验。空间因叙事性因素的介入而同人的行为和感受建立关系,使得空间赋有情节而成为情境,其空间形态为基于物理空间的虚构空间、虚拟空间和混合空间,其叙事手段涵盖了文本、图像、影像、模型、交互、展演、事件(空间干预)等。课程将研究类型日用空间对类型日常事件的影响,以及事件流变对空间的改造,通过由空间到事件、事件到空间的双向交互来展开课程教学,形成一系列内置人事内容及其叙事的类型空间。

 


 

内容谱系

 

《内容谱系》课程致力架构跨学科的知识生产场域、搭建基于开源数据网络的问题内容类型拓扑及,化“设计”为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知行”。工作室主导课程为 :“知识谱系与先进视觉”承接“策展与展示”“内容与图解”“文本与语境”等课程,引入数据化算法和网络架构思维,发展出对信息的档案能力和对知识的检索能力。进而培养一种对内容的兼具创造性和开拓性的调动力,其包含针对特定项目和概念的内容策展、视觉策略、品牌规划,媒介创作及面向开源的内容生产和网络平台工具的发明。

 

 

社会叙事

 

课程致力于整合深层问题和浅层表述、正统话语和活泼叙事,涵盖“图文物场影音事业”的多向度、跨媒介的“超文本”实践。研究所主导课程“混合现实与多元叙事”上承“文本与语境”“策展与展示”“展示设计”“空间叙事”等课程,下启“内容与编辑”“写作与编剧”等课程,在对混合现实的内容梳理基础上,对其矛盾性与复杂性展开多角度多元化的叙事构建,叙事手段涵盖文献、图解、影像、模型、交互、展演、事件等,同时以项目的跨界合作作为统筹多元叙事的整合机制。

 

内容与规划

 

课程以“知识谱系”为线索,引入政府、企业、社区、文化机构等社会合作,以全国分布式目标区域为基础的实践性项目制教学,旨在通过结合项目分析、内容生产、业态规划、机构设计、活动策划、叙事传播、文献记录等综合策划方式,为项目目标植入兼顾广度和深度的多样性内容,使学生掌握介入复杂实际项目的系统性策略。该课程通过集中授课和有针对性的个人辅导,对项目的策划内容进行多元转化,使学生具备多元化的叙事表现的能力,通过图、文、物、场、影、媒、事、业等综合媒介,将内容与规划有机结合。

 

 

 

毕业设计

Graduation Projects

 

 

 

 

 

 

 

 

 

 


 


 

 

 

 

 

大型学术活动

Acadamic Events

2003-

2023

海报双年展

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 (CIPB) 于2003 年创办于中国杭州西子湖畔,是中国最高规格的海报设计竞赛,也是国际平面设计领域备受关注的海报类竞赛和展览之一。迄今为止,共收到来自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累积超过数万件的海报作品。海报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媒介,它映射出当下时代的观念、审美和思潮的现状,记录了不同地域的设计师对社会、文化、环境等现象的思考,包罗万象的作品,也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创造着一 个时期的视觉历史。时间瞬变,我们期待更多元、更开放和更具革新精神的海报设计作品。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由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与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共同承办,旨在呈现全球海报设计的多元发展与创新探索,以此推动国际平面设计领域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

 

 

2000-

2023

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大赛

由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面向全球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大赛旨在推动设计教育和设计交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提高的平台。自2000 年创办至今,已走过了 22年的历程。白金创意大赛始终致力于推广和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推动着设计教育观念的革新。白金创意大赛亦成为当前设计教育界备受瞩目的重要专业竞赛活动,也是各设计院校公认的最规范、最权威的大学生设计大赛之一,获得了广大设计专业师生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年轻的准设计师们以无比地热情与无畏的精神投入到竞赛当中,尽情施展着自己的激情与才华,彰显着自己的专业与追求,探索着当代设计的年轻态。

 

 

 

2020

世界观的对话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WYSS)是由中国科协和浙江省政府主办,浙江省科协和温州市政府承办的国际性活动。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于2019年10月在浙江温州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来自10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科技组织的海内外科学家与会。“天问:世界观的对话”国际论坛是“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杭州的主题专场活动,将于2020年10月15日至21日在杭州与温州两地举办,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将在全球范围邀请涉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文化领域的学者参与,将以艺术的形式发问科学,也从科学的角度解读艺术,共同针对系列普遍性问题而开启全球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的跨领域对话。

 

 

2023

文明的互鉴

“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承继了“天问2020:世界观的对话”对学问统一体的架构和对普遍性问题的关注。相对于“天问2020”的自然科学与哲学面向,“天问2023”更侧重社科与人文问题,尤其是针对在近代学问在分门别类的趋势中、受限于分支本身而难以回到本体的“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现状。中国美术学院作为人文艺术的核心生产现场,所提出的“天问”之一,正是“什么是分科之学的统一之道”,以及将“文明”自身作为方法,在“文明互鉴”中的策划架构。“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互鉴,即以人文思想为“天”,以社会行动为“地”,在遍布四方的现场建立思想与行动间的“互鉴”。进一步,在这部跨学科乃至跨时空的“隔空互鉴”中,探讨“什么是人机共生文明中的艺术"、以及“如何在一个艺术院校中建构有为之学”等核心问题。

 

2022-

2024

大路讲坛

学院将针对各学段的学习内容,针对性地优化既有大课课程,系统引进东方图学、先秦道术、技术哲学、社会设计等方面的课程,以构建“触类旁通的史论大课”、“知行互鉴的项目大课”、以及“由博返约的通识大课”,完善面向整全思维和通专融合的、具有国美特色的通识大课体系。

 

2020-

2022

流浪椅子新生计划

二十余位设计师,一个月全城搜寻与改造,二百余把废弃椅子,旧物新生重塑社区叙事,艺术在地参与城市生活,我们一起慢慢地做了这一件事情。“流浪椅子新生计划”是一个持续回收、召集、设计、展出和再用椅子的系列策划,是一项以社会美育协同机制,将创造性社会资源策略性投入社区活化的公益事业。由跨界嘉宾和师生团队协同设计,将来自城市和社区的闲置和废弃的旧椅加以改造,并围绕椅子重新回归户外空间的公共性等话题展开讨论。

 

 

2022-

2023

边角空间新生计划

2023杭州亚运之年,以之为契机,杭州万科、大屋顶文化与中国美术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师生团队携手启动“边角空间新生计划”,聚焦“全民亚运”背景下的杭州城市空间更新。我们希望以“设计建构”为方法,在小微尺度的城市切面中重焕“附近500米”的活力新生,通过可持续的空间活化和内容赋能,打造面向内容增密和社会关系重构的生活美学。

 

2022

河图

在万物互联 / 万物为媒的技术背景下、物理世界因普遍的媒介化而引发对信息整合和精细化内容生产架构的空前需求,“终身学习”将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新常态,人的革命将成为这一轮工业革命及其消费升级的核心。《良渚河图》以“全球最大的混合现实社区”为定位、探讨内容生产与交流作为未来供给侧最能动的方向在河图时空中的应用生态,以及混合现实如何激发这一全新平台从社会交往到内容生产的可能性。

2023

世界投影

对世界的凝视长期以来被忽略了,因为它始终有一部分位于我们视域的盲点。斯坦利·卡维尔提醒我们“透视法不再能够代表我与世界间的距离,它以我为坐标确立世界的位置,把世界摆置在我面前,从而使我忘记了世界同样在我身后和我在世界之中”。按照胡塞尔的图像意识分析,我们观看任何一个画面或景观的时候,三个客体都会同时存在,但是我们的观看经验中却永远只有一个显示出来,另外两个成为经验的世界背景,而没有进入经验。我们对它们“视”而不“见”。

 

2022

设计艺术周

本次动态设计工作坊邀请了邀请了Another Design 联合创始人 / 艺术总监刘钊和视觉传达设计系虞琼洁两位导师,面向视觉传达设计系和综合设计系本科大三和大四以及研究生公开招募,学生自主报名后,并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开幕当天11月22日开营。开营当天,两位导师为同学们导览了动态设计展,并为展览现场的所有作品进行深入讲解。动态设计展上11组设计工作室的70余件动态作品呈现了一个具有国际视野,浓缩了全球平面设计工作室优秀案例的一个教学样本。旨在更好地了解动态设计思维与创作方法,学会从数字科技发展中寻找对未来的感知力,从现实社会传播中探索创新的执行力。

 

 

 

 

 

 

 

 ○ 手册获取方式 ○

 

根据以下👇方式,即可获取电子书。

关注视觉传播学院公众号,

留言获取招生电子书

 

 

期待在丹桂飘香时节

与你在美丽的中国美术学院相逢!